
加拿大居不易
这几年,本地的通货膨胀非常厉害,房价物价飞涨,生活支出大幅度增加,加币的购买力持续下降。
甚至说你去超市购物买东西,一次一个价。。。。
一盒很一般的橘子蛋糕,从12块涨到了20块,也就是短短这几年时间吧。
魁省现在一小时最低工资应该是16块不到17块吧,也就是说你现在工作一个小时已经买不了一盒蛋糕了。
尤其是今年,肉眼可见的,中国人卖房回流的特别多,哪怕是那些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年二十年的老移民。
其实不单是移民生活压力大,本地人生活也是很不容易的。
有一位女士,60岁了,今年决定退休。
我问起她的退休感受,她的回答居然是”scare”…
“scare”自己这个退休决定是否退早了。加拿大人65岁是标准退休年龄,60岁算是提早退休。“scare”退休金不够花,因为现在物价上涨厉害。。。 “scare”是不是应该去找个兼职干干再赚点生活费。。。
在加拿大的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不单单是物价房价上涨,还有各种各样的税,是名副其实的“万税之国”。
我们中国人可能对“税”没有这么直接的感受,这里是每年年初都要报税,眼睁睁看着你收入所得税就要被政府吃掉一大头,完了税后收入里面仍然要被各种各样课税。
房子即便你付清了房贷,比如这个女士三十年前就买了房子,没有房贷,但是每年她仍然要付房产税,校园税,而且每年都会涨。房屋要买房屋保险,有各项日益昂贵的维护维修支出。
不管你买什么东西还是干什么,都要另外再付15%的税。
老人如果去住公寓的话,公寓管理费就能压死人。有些老人是downsize卖了房子去住公寓的,结果住几年就觉得太贵了住不下去了,又卖了公寓再回头去住小平房。。。。。
因为公寓管理费现在都起码要500一个月了,如果是有电梯带点服务设施游泳池健身房的那种,能要700以上,有的直接能上900,真的是分分钟掏空你的口袋。。。而且有什么大的设施项目要维修了住户们还要另外再分摊费用。
但是老人家买养老公寓最起码的都必须是电梯房,你老了腿脚不灵便难道还得爬楼吗。而有电梯的公寓管理费不会便宜的。
然后你说要么你去住养老公寓吧,能完全自理的那种,一室一厅一个月也要3000左右,半自理的5000,6000都不止。养老院还会直接接管你的退休账户,你就说你每个月还能剩多少零用钱呢。
所以你看国外银发打工族特别多,超市里面,图书馆里面,七十多岁的还在做兼职的有的是。
你觉得人家是闲着没事干给社会发挥余热吗?说明白了就是退休金不够花呀。
而且超市里面上货什么的整理架子那都是重活,一袋面粉一袋土豆一大包菜啊糖啊什么的那都是很重的东西。
连图书馆里面的工作也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吹着空调喝着茶看看书翻翻报纸那么轻松惬意的,你就想想那些书都有多沉吧,一个书架倒塌,它是可以直接压死人的。。。
搬书就等于是搬砖。。。你每天拿上拿下一本书,行,两本书,ok, 一摞书,几十本书上百本书,那可纯纯都是体力活啊。。。。
为了省钱,很多加拿大人退休了以后就去东南亚国家养老,比如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因为拿加币过去花,汇率合算消费便宜。或者经济条件更好一点的,就去欧洲,尤其是东欧一些小城市。
真的,现在加拿大生活成本居然都能比欧洲贵了,日本也比加拿大便宜的。。。
蒙特利尔还稍微好一些,比温哥华还贵的也就是加州了,北欧那几个地方。
而且中国人本身这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壁垒是非常高的,高到外人进不来你也很难出去。
这个不仅仅是语言交流流利不流利的问题,更多的是文化,成长背景,精神思想的差异,这个鸿沟是很难跨域的。需要对方很主动,很积极走进你的文化,很包容,很智慧,而且很好奇很有心才行。
所以特别是对第一代移民来说,哪怕你在国外生活很多年,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渠道和缘分,你很难打破这个语言和文化的壁垒,你周围交往打交道会有一些深入交流的还是中国人,你的很多社会链接它也还是和中国人链接,你其实是在“中国领土”以外的一个“中国岛上”生活。
所以如果退休以后能够回国养老我觉得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项,前提条件是你在国内自已有房产。
其实我觉得只要你有自住房产,在国内生活成本是不高的,而且能够做到丰俭由人,超市,菜场,早市,社区食堂,老人餐,大排档,外卖,都很方便,不行我买俩包子一杯豆浆都能混一顿,交通也很便利。
不像在国外,其实你是没有什么太多选择余地的,一粥一饭一箪一食你都要自己搞定。
比如说如果你真的是在国外的养老院呆着,那你上他们食堂吃饭也得跟着本地人天天吃土豆泥沙拉菜,那真的是冷冷的沙拉往心里拍啊。。。你说你想吃碗大白米饭一碗热汤面,那对不起,你都得自己弄。
至于这里医疗免费什么的,唉,怎么说呢,就是说小毛病的话你在国内看病也花不了多少钱的;要是大病的话那你上哪它都治不了。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养老这件事情,国内国外都一样,说到底总之你还是得要有钱呐。。。。。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