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有一个台湾妹子跟我说如果她再移民的话,她会想去瑞士,说瑞士的风景真的是太漂亮了,门一推开就能看到阿尔卑斯山,乡村桃源,童话一般的世界。说她女儿现在年纪还小,还有可能会喜欢上这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等到再大一点,被大城市浸染一段时间后,估计就不会再喜欢这样的生活了。

    我觉得,呃,如果要我再选择移民地的话,我可能能选择的地点也不多了,瑞士可能会是一个,因为它有一个法语区。

    十年前的我听到我今天的这个想法,一定完全不能理解,估计会骂你这是疯了吧。。。。多少人离开魁北克转去英语省就是因为这个该死的法语,而我现在居然会喜欢上法语,爱上法语,觉得自己何其幸运,有机会学习了法语。甚至如果选择二次移民地的话,还会特地选择法语区。所以说,不要给自己太早下定义,你其实自己都未必了解自己,you never know…

 

    我很早就听说过一句话,说“法俄文学是人类文学的两大高峰。”这里面没有提到一点中国文学。在我没有学法语的时候,我其实是不理解这句话的,甚至还对它嗤之以鼻,有谁能比得上咱璀璨夺目的大中华文化?!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能理解了。而且我甚至觉得如果你是喜欢文学的,平时爱好阅读的话,我真的真的是很推荐你去认真学习一下法语,然后去读一些原汁原味的法语原著。

    我们说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好,会经常形容它的文字是“有血有肉”。那么这个作家的思想,内核,故事的精神主旨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躯干一样,那语言是什么呢,语言就是包裹它的外衣。中文是一门智慧的语言,中文的风格就好像是给它罩了一件宽袍大袖,飘逸自然,它注重留白,所以它会有诗,词,经,它有大量的留白,好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给了你很多想象空间,是中文自有的艺术美感。英文呢,就像是制服,很严整,很规范,很简洁,不拖泥带水,很狄更斯,有一点英伦制服式的庄重和刻板。但是法语呢,法语是什么,法语是丝绸,而且是丝绸内衣,嚯,裹着胴体,顺着人性,就这样丝滑贴合地流淌下来,冰冷性感。而伟大的文学作品它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人性,所以三语相比较,法语真的是最适合描述人性的语言。

 

    司汤达的《红与黑》不难的,很好读;但福楼拜的《情感教育》我是照着中文翻译给看完的,因为没有办法,它实在是太难了。有的时候读到一句话它就像是一个坎,我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读,也理解不了,怎么都过不去,就只能借助中文译本。但是中文的翻译我也是跳着看的,实在是有需要的时候我才会去看,主要还是看法语原文。

    有对比你就会发现,这种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细密写实的描述方法,中文作品里也有,比如说金澄宇的《繁花》。虽然它文字也很美,辞藻华丽,铿锵顿挫,四字成歌,但是中文就好像它的形态一样,你总感觉有一些棱角突兀,作者好像在玩木工活里面的榫卯堆砌,遣词造句很精巧很合适,但是有一种刻意的精致,它做不到法语的那种软糯感性。

   英文里面有一个词叫erotic, 法语跟它相同,就是写法不一样,érotique,发音跟这个词的拼写是一致的。但这个词用中文来讲,就非常地难听也很辣眼睛,“色情”。但érotique其实是一个很美的词,它很艺术,它可以用来形容很多和爱相关,很感性的事物,比如说法语,你可以说法语是一门很erotic的语言,但是你可能很难用这个词去来形容中文英文。

    俄国文学我之前说看中文版的,现在觉得,嗯,法俄文学一家亲,其实还是看法语版的更好。而且其实看这种法语版的对其他著作的译本要比看法语的原著要更简单,因为译本它就是翻译者对文字内容的再理解再编辑再演绎,它翻译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由繁入简,帮你分析解释拆合捋顺整理的过程,等于一个人把饭给咀嚼了一遍再喂你了,所以选择读译本往往其实都是更容易一些的,算是在读原著之前的一个便捷入门。

    要说再去学俄语的话,我看就算了,真的,完全又是另外一套语言体系的东西了。中文,法语,英语这已经是各不相同的三套语言体系了,这辈子我能把这三语学清楚明白就不错了,精通就不敢说了,沟通交流没问题然后能不太吃力地看点闲散小说电影就成。

    另外再加上一个音乐语言。自从去年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我开始学弹钢琴。。。现如今也学会看五线谱和读懂一些音乐符号语言了。我的钢琴老师是亚美尼亚人,俄语是他们的二外,从小就要学的。她说她从小上的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校,接受的是前苏联俄式的正统古典音乐教育,用的教材是俄罗斯套娃钢琴学习教材。。。。这样沾亲带故的,我也算是跟伟大浪漫的俄国文化擦点小边边了。。反正我能做到的也就这么多了,如果说做了这些将来还是会得老年痴呆,那就是我命里该得的,没办法。。。。


02/09/2024 10:49 分类: 评论(2) 阅读()
 

2条回应:“法语”

  1. 除了你上边所说的原因,中文作品之所以没有成为第三峰,是不是也是受制于自己传统的思想束缚的缘故

    • 有可能哎,我都没想到有这个因素,感觉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