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交流和深交流

      我以前非常看重深交流,不太愿意跟人浅交流,觉得各种small talk 就是虚与委蛇浪费时间。但是后来我逐渐认识到人不能够只专注于深交流,因为如果你只看重深交流轻视浅交流慢慢地它就会变成无交流。。。。

      就是,真的,有一句话讲的,“水至清则无鱼”,如果你太专注于深度交流了太有精神洁癖了,那你身边就寸草不生了。

      因为深交流是要讲个人能力的,不是说你有机会认识到的人链接到的人他都有能力去做深交流的。

      而且有的人思维模式已经定型了,认识也很狭窄,固步自封,本身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跟你交流。刚开始那一小段沟通已经掏空了这个人的全部,后面基本上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聊得再多时间再长其实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但它并不能提高你的认知,拓展你的眼界。

      或者是这个人顾虑重重,局限太多,跟你不合拍,你聊一个话题就得关一扇门,你再聊一个话题又碰壁了又得再关一扇门。。。。到后面每个门都关上了,你左冲右突但是跟这个人之间就好像面对着一堵墙,每个话匣子你想打都打不开,就这样火花熄灭了两个人也就聊不起来了。

       所以其实两个人如果能长长久久地有深度地聊下去,有交流有回应,它真的是一种幸福,是很讲究缘分的,很多人他们就是单纯就聊不下去的。

      另外两个人之间的深交流还需要时间来培养信任感,让彼此都感到安全,情感安全的建立这个是非常费心费力的事情,所以我现在更喜欢浅交流。

 

      浅交流其实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它不需要你像对深度关系一样的重视深耕维护经营投入,但是有的时候这种三言两语的浅淡聊天也能对你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有一次我跟人聊到说我现在在跟一老师学书法。然后很有意思的是,这个人用abri这个词来形容。他说,“哎,你这个abri很不错哎,到老了都可以一直abri下去。”他的意思是不像他喜欢某种运动,那可能到一定年龄就不能再继续了,比如说打冰球。

      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之前只会想到说书法这些它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但是这个人把它形容成是一个abri,让我觉得,哈,确实哎。

      我记得我老师一直跟我讲的一句话就是,是她需要她的学生,而不是她的学生需要她。

      她现在都已经78,79岁了,还到处飞,参展,表演,参加各种活动,那其实她说这个是她的需要也好,精神寄托也好,我现在觉得我会用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书法就是她的abri。

      我们其实也需要去建立一个自己的abri,一个精神的庇护所,一个小小的心灵角落,如果你有这个意识的话,就会从心底生出一种respect,一种gratitude, 因为这个兴趣爱好它庇护了你,你会更谨慎的去选择,然后更加努力的创造,还有更长久的坚持。

 

      然后我一直都对“穷养”这件事觉得很遗憾,遗憾的是我觉得我浪费了很多青少年的宝贵时光,在应该多学习东西的时候没有去学,而是都浪费在了很琐碎很繁重很消磨的家务事上面。其实我是很愿意去学新东西的人,但是从小没有条件没有机会学,所以没有任何的童子功。

      但是有一个人有一天跟我说,他说其实很多人也都是愿意去学一些东西的,但是他们小的时候常常是被父母逼迫着去学,然后明明是自己喜欢的,反而因为各种外界施加的压力就变得心生讨厌了,就放弃了,而这个心理厌烦感很多年都没办法消除。

      而我从来没有被逼迫着学过什么,所以现在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能够坚持下去,等于说这个东西它带给我的快乐会更多陪伴我的时间会更长,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运。

      我一想,哎,是哦,从这个角度看,确实,那它也是一种幸运。

      我们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身,特别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看事物的角度。那换一个角度来看,似乎就松了心里的一个结。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浅交流没有用么,也不是,它一样能给你带来安慰和启发。

     只要你不那么自视清高排斥small talk, 把它摆到一个对立面,而是抱着一个开放,轻松,愉悦,倾听的状态,时不时地,这样浅浅淡淡的三言两语的交流也会带来惊喜哦。


25/08/2025 10:44 分类: 评论(0) 阅读()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