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还是“品茗”?

    很喜欢在一些茶叶专业论坛上蹲墙头看帖子,觉得大家各抒己见,挺热闹,挺好玩的。在我自己家里看不到这份热闹。

    但是我只看有质量、言之有物的帖子,那种写的云里雾里的,比如说描写喝完一杯茶的感受,有如“万山之颠,一脚踏空”,或者是说什么“茶水在口中缠绕的感觉,有如什么什么丝丝顺滑。”像这样的鬼话,只好说给自己听的。你以为你在吃德芙巧克力呢?

    我喜欢清朗的人,不喜欢这种咬文嚼字,附庸风雅,年岁未见的怎么大,讲话却好象是半条腿已经跨进棺材里了。

    曾经在坛子里看到一个人,说他品饮不同等级的铁观音,从几十元的喝到上千元一斤的,感觉等级越高的铁观音,越是“无香”。后面跟帖笑话他的人何其多也~有的人说“水也有其香,怎可说茶无香?”有的人说:“无香乃是大境界!”有的人说“话语玄奇。”

    我是觉得好笑,每次进这个论坛都要把这个帖子点出来看,就是想看看发帖子的人跳出来理论一番。要换作是我自己,我这个暴脾气,早耐不住必要出来打一番笔帐。结果看来看去,一直都是旁人在边上直跳着脚,楼主却从不见动静。每个人其实发完帖子都会回去看看的,他自然也知道很多人在笑话他,但是他却不做解释。真的是高人啊!耐性真是好!

    他说的“无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雨亭也说过,越高等级的茶,越“”。这个“”字用的很好,就是要做的很干净。茶的干净,表现其没有杂色、杂叶、杂味。好的茶叶首先它的原材料就要好,就是说它的茶菁要来自同一区域,并且要采摘规范,我是采一芽二叶还是采单叶,从一开始就要把好源头、做好规划。好的茶菁作为好茶的基本材料,是滋味的基础。如果是采摘不同区域的茶箐混合,或者是用长短不齐的茶箐拿来做,那就很容易带来杂味。

    而等级越高的铁观音,香气越不明显,这个老茶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好的铁观音,在于“回甘”、“生津”,并不在于香。

    Richard曾经跟我说过,好坏他也喝了七、八年铁观音了,但是现在的铁观音不是原来那个味了。Jason也说喝铁观音胃会不舒服,所以现在改喝正山小种和大红袍。其实,喝了七、八年铁观音的人,去选择红茶或者是岩茶是一个必然趋势。我现在也是喝正山比喝铁多。你吃盐什么的不是还越吃口味越重了?所以现在才会说要吃低纳盐,一个道理。

     这几年的铁观音能有这么大的普及力和影响力,不可否认还是要托赖于台商的助力和推动。大家都说天福茶业的茶性价比不好,但是它做了多大的宣传、设了多少个点,铺进了多少货,没有大厂家的造势和推动,这个市场怎么能够起的来。所以我们这些小商家是要感谢这样的行业巨头的。

    但是台商为了让茶叶好销,就得调整茶叶适应大部分人的口味。传统制作的铁观音,早先并不是大范围面能够普及和接受的,只有广东、福建这一带的人才会喝,还有出口到海外市场,他们还是喝传统型的多。北方市场,早年谁听说过铁观音?老早的北京人喝的都是花茶、绿茶,口味就是讲究香。为了使乌龙茶适应喝绿茶人的口味,所以在制作方法上就要轻发酵,这样茶叶在制作上就追求外型绿、香气高扬,基本上是偏向于绿茶的制作方法。这种茶叶有一个弊端,就是它的含水量很高,如果不进行保鲜容易发霉变质。而且在常温下很快就无法保证其香味、韵味。所以满街的茶叶店你就看吧,都是后面拖了一个大冰箱的,把乌龙茶铁观音也是在里面出出放放。

     而传统工艺制作的铁观音,和大红袍一样,是可以在常温下正常密封保存的,存放18个月没有问题,因为它的含水量低于5%。检测茶叶含水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大拇指和食指一并,把茶叶在手指间一撮,随即成粉末者就是含水量低的茶,反之怎么揉碾都不容易碎的就是含水量高的茶。

     正品的传统铁观音,汤水很温和,原因在于其发酵程度高,刺激性小,所以绝对不会出现什么伤胃的状况。Jason所说的喝了铁观音胃不舒服,那一定是喝了轻发酵的茶。但是传统铁观音,有一项劣势就是香气不高,淡薄甚至是无香,味道也相对不够饱满,很多人觉得鲜爽度不够,就觉得不喜欢这种茶,认为这不是好茶。这个是之前对市场口味的指导出现了偏差。这样做虽然短期挣到了钱,但是长期来讲,对行业的发展是限制的,对个体的发展也是限制的。因为轻发酵茶叶保存要求太高,储藏成本大,很不利于走流通市场。所以茶叶店很多都是小家小户,单打零斗。如果茶客喝的时间一长,“入门”转为“入道”,知道轻发酵茶的一些弊端,就会转去喝岩茶,又要培养一批新客户群。所以老是觉得做下去存在着瓶颈。

     有的时候和别人一起聊茶叶市场的时候,我们这些人也会觉得很无奈。因为“清香”占据市场太久了,不管是市场普及率和大众的口味接受程度。要坚持做传统,又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虽然说政府呼吁要“回归传统”,可是船大难调头,这么多年的口味形成要再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散客的个人口味又最是玄幻莫测。今天他抽了根烟再喝你的茶,滋味不一样了;或者他中午吃了点辣椒,再喝你的茶,滋味又不一样了。同样的茶,你从一个店转到另一个店,老板报出来的价能够从几百到几千。有的直接说,“你这种茶,有多少我收多少。”吓死我了。我本身又不是做茶的农民,我自己也是一个采购商,选的都尽量是最优质的茶,但是我觉得要做到符合每个客人的口味,还是很难,也很累。

    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要做传统茶的,这个是做品牌茶的基础。品牌的价值只能在流通中显示出来,我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设一个冰箱吧,要让muzi茶品能够在自然常温下存放,必然要找含水量低的茶,这个是基本的技术指标。哪怕成本高我也要选这样的茶,也只能选这种茶,没办法的。我进店代售如果还要担心茶叶储放变质的话,那我这个生意就不用做了。客观地去说啊,这个跟有些人说的“茶的香气高扬反而流于俗气”其实没有半点关系。

  


07/05/2010 09:28 分类: 评论(1) 阅读()
 

一条回应:“闻香还是品茗?”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