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茶叶,无有叶何以称之为茶?
 
     今年雨水不调,春天太冷,北方麦子大面积减产。福建、浙江、云南等地的茶园,只要海拔高度不高的,都遭遇霜冻减产,霜冻前采摘的那点茶箐,售价比去年高出了20%~30%以上。后来长出来的茶叶,因为天气一下冷一下热,热的时候茶芽冒出很多,冷的时候又一下子停滞不长了。采摘调度没有办法做到按计划来,常常是安排好了采茶工却没有茶可以采,突然天一热茶芽都蹿出来了又来不及安排人采,所以人工费又上去了。
 
     我从来不关心天气预报的,今年看着霜冻报警天天忧心忡忡。那天,我还和Cindy说,我现在真的是和农民伯伯一样了,见天地是看天吃饭。Cindy大笑,她笑我不笑,因为我可笑不起来。很多茶商还能够支撑着不抬价卖茶,是因为他们有存茶可卖。我这里,好,去年都在做包装设计,正式的是从今年起才开始进茶。这下,倒霉催的,吧唧一下直接就撞枪口上了。
 
     除了茶叶减产带来的茶价上扬外,还有今年金骏眉带起来的“芽茶热”冲击了整个福建省茶叶市场。
 
     今年的白茶、尤其是特级白毫银针的价格上扬了将近快40%,我当时真是吓了一大跳,后来在同行里面聊天才知道,今年因为红茶热,很多茶农都把茶箐卖高价去做红茶了。
 
     不过这个也无可厚非,市场利益驱使。本来做白茶的也可以拿来做绿茶,再发酵完全就可以做红茶了。这个和很多做乌龙茶铁观音的采了绿茶的茶叶来做乌龙茶,性质完全不一样。很多所谓是“清汤绿水”的乌龙茶,本来就不是乌龙茶种,而是绿茶种,那它当然是“清汤绿水”了,也只能是“清汤绿水”。乌龙茶一般传统分为“铁观音”和“色种”,达不到“铁观音”制作标准的,一般统称为“色种”,比如“本山”、“黄金桂”,但是现在很多茶连“色种”都谈不上,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乌龙茶的茶种类。
 
     好了,这个话题再说下去,就远了。我们再爱说今年的茶箐,今年芽茶的茶菁要比叶茶的茶菁卖价高的多。白毫银针又是必须采摘大白毫的芽头制作的,而且还只能是福建福鼎、政和这一带的茶,曾经他们想收一批云南的茶叶,结果茶种不同做不好白毫银针。而福建地区,很多芽茶都被拿去做红茶了。所以白茶这里收不到足够好的茶菁,然后价格就上去了。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金骏眉”是怎么被北京人给炒起来的。但是听说做茶的师傅也就这两三年挣了几千万是一眨眼的事。也是,你想啊,一斤好几千块钱的价格实在是令人咋舌,批发价都是在3000、4000左右,也有人会买?我就纳了闷了?不单单是金骏眉、银骏眉,还有其他的红茶,现在大家都认为芽茶是好的,等级最高的。不是有人说有一款等级最高的“坦洋工夫”出场,满批金毫,赢得满堂喝彩!要我说,喝什么彩啊?
 
     高等级的,所谓“浑身满批金毫”的坦洋工夫我不是没有见过,我曾经比较过7款应该都是中上等级的坦洋工夫样茶。其实,芽茶不过是看起来漂亮,喝起来,前三水还成,到第四水立马就泄了,呃~我用这个词可能有点歧义,我的意思是说,相比较而言,全芽茶撑不过那种半芽半叶的茶。
 
     为什么?因为芽茶没有叶的支撑,它的滋味和回甘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可能前三水表现很好,但是到了第四水,汤色一下子就会变得淡薄很多,更不会出现奶凝状的冷后浑,说明其内含物质并没有叶茶丰富。
 
     一般茶叶审评中,专家也都不会给芽茶打太高的分数。因为从专业角度来讲,是不鼓励这样的全芽茶采摘的,这样会造成对整个行业的误导,对茶树也是一种资源的破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摘茶叶的标准一般是一芽二叶或者是一芽一叶。哪怕是现在日本,玉露茶的采摘,标准也是一芽二叶,全芽茶反而分数不高,不受推崇。也不知道在市场经济下是怎么了,所以说就好象有一个无形的大手把整个行业往芽茶的方向推。客观上说,这其实是需要一个行业组织来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控。
    

 


13/05/2010 17:29 分类: 评论(3) 阅读()
 

3条回应:“茶叶茶叶,无有叶何以称之为茶?”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