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et

鸟鸟在脱口秀大会上说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安全地带,其实就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niche,讲外向者和内向者的联系和对比,比较他们看世界的不同角度和方向。

她讲的蛮好的,我尤其赞同她说的,读书这件事情比起和人相处来说,性价比要高得多。也就是说你读书十分钟获得的感受可能要比和一个人交流一个小时都多的多,深刻的多。当然了,当然也分人。也有那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灵神交汇心意相通的美妙,但是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总体来讲,读书的性价比确实是要高的多。其实在一切的文娱形式里,我觉得读书都是最具性价比的。

这本书,首先是它文笔好。我自己其实还蛮看重这一点的。现在的人不要说文笔好,能写的流畅就不错了。我是不喜欢看粗陋寡浅的东西,所以当代现代的书,所谓的诗人我都不怎么看,因为我觉得呃,现在文笔好的作家不多。活色它当然生香,但是书还是死人写的更具有可读性。。。。。

这本书首先就是它写的好。然后它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对于一个内向者来说,读起来都会很有共鸣。

我当然是一个内向的人了。

我来加拿大以后,很多人跟我近距离接触,因为我不怎么说话,尤其是在人群中,和陌生人,不熟的人,我表现的都非常沉默。所以就会被说成是我这个人非常shy, reserved, discreet, serious,然后会说啊,你看,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东方人,东方文化,非常的神秘,隐晦,隐秘, sneaky。。。。这里面已经是有些贬义存在了。

在上语言课的时候,有一个课堂活动我记得是班上同学们给你的印象进行打分,写评语,那张纸我都不知道丢哪里去了,但我记得上面写的大家觉得我是很serious的一个人,感觉我这个人非常严肃。

呃,serious,好吧,可能是吧,我人生态度确实还蛮认真严格的,属于非常自律的一种人,discreet,reserved 我也接受,但我不太认同的是用shy这个词来形容我。

这本书里面也说了,内向不等于是害羞。害羞里面其实包含着畏惧,害怕,担忧,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有种畏手畏脚的束缚感和约束感,内向不是。

我觉得我表现出来的在与人相处交往过程中的沉默,并不是他们加拿大人认为的害羞或者害怕。我并不惧怕和人交流,但是我会更注重倾听。或者也许仅仅就是我单纯不感兴趣,所谓人类之悲喜不能相通夏虫不可语冰。这个不一定是文化地域的差异,不见得是一个地方的人就一定会说得来,也不见得不同一个地方的人就说不来。人和人个体之间它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我既没有去与人争论争辩的欲望,也不会想去说服谁,那么外在表现出来也同样是沉默。

但是我并不是什么社恐,说我很shy很恐惧和外界接触,没有,我自己完全没有这个心理障碍,而且说实话我也感觉不到什么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但是Jose会跟我说,跟人说你shy其实要比直接说你不感兴趣更好,然后说你语言不好其实也是我的一个保护色。因为”It’s much easier to say that.”

这本书里面也说了,其实和电池一样,外向和内向他们充电的方式是不同的。外向者他们是需要在群聚中获得关注和活力,而内向者则倾向于在独处中获得平静汲取能量。所以内向的人会主动回避聚会以及不必要的社交活动等,是因为这个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比较耗费心力的事情。他们更喜欢的是独处或者小范围的亲密关系。

本身这个跟吃米吃面一样,其实没有什么孰对孰错,可是我们为什么现在会觉得内向是一个比较负面的性格评价呢?是因为这个社会,包括整个教育机制都在努力地把大家培养成销售员模式 sales man,就是每个人都要去向别人推销自己,销售自己。包括连教室里的桌椅摆列都成了剧场式,圆桌式,公司里面组织里面也在搞各种各样头脑风暴,就是整个文化它都在推着你,挤着你往外走。如果你是内向的,你就会显得不合群,就是格格不入的感觉。嗯,格格不入,萨义德的格格不入。

所以说内向外向它都是天生的,重要的是要先认识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然后顺势而为,接受自己,建立平衡,培养起一种自己能够舒心自在的生活方式。内向它不是病,更不是性格缺陷,反而它是一种自洽和圆融。用法语里面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 la force tranquille,和这个quiet 寓意一样,中文当然就可以更美了,静水深流。


25/02/2023 10:32 分类: 评论(1) 阅读()
 

一条回应:“Quiet”

  1. 深有同感。我就是那种非常喜欢独处的人哈哈哈但同时如果需要我可能会展现自己社牛的一面,但大多数时候来说,我不喜欢热闹。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