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学茶——正山小种(叶形篇)


    一直想要把学茶的笔记理一理,但是发现写字对我来说不难,搞照片实在是太费劲了。我是照相机也不行水平也不行,处理压缩照片更是耗费时间,对于摄影我恐怕只剩下喜欢欣赏,摆弄这种电子设备我实在没有耐性去搞它,大家有兴趣围观的,凑合看罢。


    红茶最近很热,今年天气太冷,冻雪时间长,茶叶价格看涨,尤其是红茶,前几年都没有人买的,现在整个福州市场不但是红茶,而且一定是红茶的芽茶卖的好。到处都在喊“正山小种”,“金骏眉”,反正消费者也不懂,一通乱叫。


    有些卖茶的自己都不会分,我拿了正山小种他们说茶叶发黑色,说明茶叶发酵过火,真是瞎掰。你拿正山小种和闽红比那有什么可比性,都不一样的茶。


    正山小种就是正山小种,那什么骏眉就是什么骏眉,这个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正宗的正山小种做法应该是采一芽二叶,做出来的颜色也不是那种烫了层金粉似的颜色,而是乌润色,就是乌润色,发黑?发黑就对了!更不会带很多金毫,茶叶一抖,毛毛到处都粘着往下掉。


    这个跟价格谁高谁低是没有关系的。   


    我之前曾经从各个地方收了8种正山小种自己作比较用,现在挑出5家互相比比,俗话讲叫“斗茶打擂台”,按照茶叶审评的秩序,我们将从“叶形”、“滋味”、“汤色”、“叶底”这几个方面来比较这5款茶,这一篇讲的是“叶形”。反正茶也不是我家生产的,谁赢谁输我也无所谓,谁好就挑谁呗。


      第一家,我们称为“1号”是武夷桐木关茶厂的条索型正山小种



      第二家,我们称为“2号”是骏德茶厂的条索型正山小种



      第三家,我们称为“3号”是武夷山奇苑茶厂的条索形正山小种



      第四家,我们称为“4号”是桐木关茶厂的碎状正山小种



      第五家,我们称为“5号”是武夷农家手工茶,说白了就是没牌的。



     好了,其实茶叶这个东西,属于一通百通。很多审核标准对于各个茶类在表现形式上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标准杆杠是一样的。这话怎么讲?


     比如说,茶叶的形状你是可以随便做的。既可以做成条索状,也可以做成这种碎状,也可以揉成珠状,取个名字叫金牡丹、红牡丹也没问题啊。但是不管是什么形状,我们讲茶叶的形状要求“匀整”,讲的就是要“均匀、整齐”。


     如果你是条索形茶,像1号、2号和3号,就应该基本上都呈条索形。如果你是碎状茶,比如4号,那就是碎状的,这个是机器切断过的,已经看不出原来叶子的基本形状,所以不好比较了。


       5号呢,做的像岩茶的样子,纯粹就是赶时髦。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后来问过的。5号是冬茶,因为茶叶已经是长到最后一茬了,是粗老茶,所以没有办法把茶叶卷成那种非常细的条索样,只好做成像岩茶一样的片状。可是你别看它是冬茶,口味非常清甜,果甜感很好,我自己很爱喝哦,天天泡的都是它。这个滋味后面讲。


      所以就1号、2号、3号来讲,3号是最不齐整的,因为它有很明显的夹叶,就是夹杂着一些叶片,感觉很不干净利索。1号的干茶实际效果要比拍的照片好,不知道为什么给拍得乌突突的。但是1号、2号比,2号相对来说要更漂亮,因为它更有光泽感。所以我们说“茶形乌润匀齐,条索紧结”,这个不是在讲空话。  


     还有一点就是“身骨重,有分量。”一样的克数,同为100g,但是2号比1号的手感就更加重实。这就好比我们说“铁观音”,就应该是“重如铁”,取一粒铁观音茶,丢到5克的小薄瓷杯子里,要发出“叮当”的轻脆的一声,而不是发闷声或者没声音。


     一般品质的茶,我们掂量在手里的感觉,觉得它“轻骨头”或者说“身骨轻飘”,就是说它没有分量感。所以“身骨重实”不但是对乌龙茶的要求,对正山小种也是如此。


    比较完“叶形”,这一轮大红花奖给谁呢?奖给2号!


    唉,这种“言之有物”的东西写一篇下来,简直要累死了。


 


     木子学茶——正山小种之“冷后浑”现象


木子学茶——正山小种之汤色篇


木子学茶——正山小种之叶底滋味篇


 


09/03/2010 10:14 分类: 评论(0) 阅读()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